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地 址: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白石龙22栋
联系人:李小姐
手 机:13360064212
电 话:0755-28309193
网 址:www.csjhbw.com
祛除建筑渗漏顽疾,须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但要想彻底解决建筑渗漏问题,还须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质量管理模式,探索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
建筑防水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更和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也正因如此,建筑业界素有“结构第一、防水第二”的说法。然而,目前国内建筑的防水质量状况却着实令人担忧。中国建筑[-1.41% 资金 研报]防水协会耗时近一年开展的建筑渗漏状况调查近日完成主要数据分析。该协会联合北京零点公司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国内主要城市建筑屋面渗漏率高达95.33%。与此同时,近六成地下建筑存在不同程度渗漏,近四成住户受到房屋渗漏的困扰。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分析认为,此次调查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全国建筑渗漏的现状,即:全国建筑渗漏情况相当严重。未来在加强综合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质量管理模式,解决建筑渗漏顽疾。
野蛮生长致产品质量难保证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认为,产能过剩是导致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的主要诱因。近年来,随着建筑防水领域向工程建设领域扩展,极大地拓展了建筑防水材料的市场空间,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等深层次矛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个别地区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甚至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
朱冬青表示,防水产品领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招标多采用最低价中标,不少工程的中标价格明显低于正常成本价格,加之工程监理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大量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产品以及无资质、无技能的施工队占据主要市场,进而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朱冬青说。
探索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
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自揭行业乱象相印证的是,记者从北京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的法律纠纷约有四分之一因防水渗漏问题引发。
业内专家认为,祛除建筑渗漏顽疾,必须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力量,管好需求一方,切断假冒伪劣产品的终端。建立和完善应用领域质量管控制度,有效破除单纯的“最低价中标”招投标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招投标导向;同时严管施工资质,加强工人在防水施工特别是新型防水材料施工方面的技能培训,推广防水专项由业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体化,杜绝层层分包。而对于生产供应企业,则要加强生产许可证发证管理和证后监管,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遏制“黑色产业链”。其次,企业要承担防水材料和工程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自律,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再次,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行业自治,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扩大行业质量动态监督和质量约谈范围。行业协会还要完善相关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体系。
内容编辑